查看原文
其他

【周末读史】电影《南征北战》诞生记

袁成亮 河北党史 2021-09-09


电影《南征北战》(黑白片)是新中国成立以后拍摄的第一部军事题材故事片。这部影片以其恢宏的气势,众多的人物群像在新中国电影史上留下了浓重的一笔,被列为“老三战”之首(《南征北战》《地道战地雷战》)。由于《南征北战》是在特殊环境下完成拍摄的,因此经历了许多的磨难。
开拍前的准备
1951年春,当时的“电影指导委员会”中央电影局及上海电影制片厂决定拍摄一部反映军事思想的战争片,作为次年“八一”建军节献礼片。电影导演成荫由于此前成功拍摄《钢铁战士》而被点将担任该片导演。
成荫领命后很快组建一支创作班子,沈西蒙、沈默君、顾宝璋三位部队作家负责电影文学剧本的创作。为保证影片的真实性,电影厂还专门组成了以军事学院战役战术教授会教员组组长王晓为团长的军事顾问团。根据上级指示《南征北战》要“以华东战场上一次大歼灭战为背景,着力表现毛泽东运动战思想,在大踏步前进、大踏步后退中歼灭敌人有生力量”,这一指示也奠定了《南征北战》准史诗片的地位。如何既能从宏观角度把握与展现重大事件的全局,又能使能剧中人物在观众中立起来,对《南征北战》剧组来说无疑是一个很大的挑战。
▲ 《南征北战》导演成荫(1917-1984)
为了写好适合拍摄的剧本,沈西蒙率创作组深入当年参战部队进行采访,收集了大量第一手资料,经反复打磨,终于写出了剧本第一稿。成荫看过剧本十分满意。《南征北战》描写了敌我双方一批高级将领,人物多达十几个,而且戏份相当。由于当时全国影片拍摄都停顿下来,这倒为《南征北战》“遣将调兵”提供了极好的便利。演员阵营很快就排定了。陈戈饰演我军军长,冯喆饰演高营长,刘沛然饰演我军连长,张瑞芳饰演女游击队长。项方演敌军张军长,白穆饰演敌参谋长,杨华饰演敌李军长,穆宏饰演敌军总司令,真可谓“大腕”云集,群星璀璨。
《南征北战》拍摄距新中国成立不到两年,各方面经济还比较吃紧,粟裕要求剧组节约每分钱,要爱护部队和群众,尽量减少参拍部队和群众数量,以免影响生产和部队正常工作。他还建议将剧本中我方炸弥河桥改成炸弥河大坝,这样既能保证质量又可减少投资。剧组遂根据粟裕的建议对剧本场景作了修改。为节省开支,剧组大量采用实地拍摄,并将残破的青州火车站作为日夜都能拍摄的重点场景。对于拍摄用具和道具,能自已做的尽量自己做。为了拍摄战场全景,摄制组还制作了一架左右能摇摆,上下能升降的木制升降机。战争场面自然少不了烟火,成荫为此专门购置器材,组织了一支特技烟火队,这支烟火队对于创造艺术气氛和保证拍摄安全起了很好的作用。
艰苦而危险的拍摄
1952年春节刚过,成荫和汤晓丹便率摄制组来到了第一个实地拍摄现场山东青州。参加电影拍摄的步兵、骑兵、装甲兵、汽车兵、工兵、炮兵纷纷在小城安营扎寨,好不热闹。
▲ 《南征北战》剧照
看过《南征北战》的人对片中那些民工支前的恢宏场面一定会记忆犹新。当初在拍这些戏时,导演还真是捏着一把汗呢。因为剧中的这些群众演员都是从分散的各村邀请来的,他们能准时到达现场么?然而,开拍那天时间还没到,乡间小道上便长龙似的涌动着一队队人马,有推着小车的,有抬着担架的,有挑着铺盖的,还有扛着门板的;青年人扶着老人,领着孩子,背着病号……他们身上穿的,手上拿的都是战争年代里的衣物和用具,个个脸上凝重而严肃。摄制组被老区人民那动情的“投入”深深地感动了。用不着说戏,摄制组便立即投入了拍摄,几台机器整天转个不停,竟然没有一个老乡“开小差”。
▲ 《南征北战》剧照
由于是在夏季拍摄冬季的戏,片场周围的自然环境十分不合时宜,没有一点冬天的影子。正在导演成荫犯难时,一位老乡找到他说:“成导演,你能不能用那家伙(指取景框)看看能带出多少树,能带上的就把树叶全捋了!”成荫听了犹豫不决地说:“这样行么,这些树可是老乡的经济林,他们靠这生活呢。”话音还没落,一位拎着水罐的老大爷便过来说:“这些树都是俺家的。为了拍电影我们捐出来了,哪棵树碍事就除哪棵,你们不用犯难!”
看着老大爷那诚恳的目光,成荫和在场的人们都被深深地感动了。董团长随后便将各连干部招来下达捋树叶的命令:“一个班一棵树,电影带着的就捋干净,带不着的一个叶也不准动,这是群众纪律!”董团长一声令下,战士们便捋起袖子纷纷摘起了树叶。“冬景”问题解决了,战士们很快投入了紧张的拍摄之中。
▲ 《南征北战》主演陈戈(1916-1981)
随着拍摄时间的拉长,真正的炎夏来临了。在酷暑的天气中,演员们仍穿着大棉袄、棉裤,而且还要顶着骄阳跑步、攻山头,一场戏下来,大家都是汗流浃背。直到现在,当年在片中承担一个小角色的演员仲星火每每想起当年拍摄情景还是感慨不已:“我们每天天一亮就挂几个水壶,找着道具,穿着棉军装,戴着棉帽子,夏天四十多度,山上一棵树都没有,一直拍到晚上,又是烟又是火,机枪爆炸,一天就喝这么几壶水,拍一个镜头就把衣服脱下来,里面已湿透。一天都没有小便,所有的水都变成汗跑光了。”
在片中饰演高营长的冯喆在拍摄之前刚从香港回来,为了演好自己的角色,他来到一个准备渡海作战的连队体验生活,每天除了上操场练刺杀,还要在大冷天下水游泳,身上、嘴上都起了水泡,副导演问他行不行,他说:“不行怎么当营长呀!”
经过全摄制组近一年的艰苦奋斗,1952年“八一”前夕,电影《南征北战》终于与广大观众见面了。影片一经放映就好评如潮,受到观众的热烈欢迎。
(文章选自《党史纵横》2006年第11期,略有删改;图片来自网络)




出处|党史纵横

编辑|苏 静

责编|武春霞 王宗志

编审|胡振江 杜根军


往期推荐

【周末读史】毛泽东《愚公移山》一文诞生记

【周末读史】毛泽东《为人民服务》发表前后

【周末读史】谁是撰写中共党史专著第一人?

【周末读史】中美《八一七公报》发表背后的博弈

【周末读史】古田会议前的争论:交锋不记私仇 团结更胜分歧

【周末读史】70年,正青春!河北省委、省政府成立回眸

【周末读史】唐山大地震死亡人数是如何披露的?

【周末读史】李大钊牺牲六年后的葬礼轰动北平

【周末读史】《沁园春·雪》的作者究竟是谁?

【周末读史】到底有哪些中国人见过列宁?
【周末读史】中共中央离开西柏坡赴京纪实

【周末读史】纠正有关党史军史的几个虚假传言

【周末读史】民主党派为什么选择跟共产党走?

【周末读史】李克农带病指挥朝鲜停战谈判

【周末读史】毛泽东亲笔签发烈士证的共和国“第一号烈士”是谁?

【周末读史】遗墨越狱——方志敏狱中文稿是如何流传下来的

【周末读史】从幕后到台前,“一国两制”是如何提出的?

【周末读史】毛泽东筹划武力解放台湾始末

【周末读史】杨明斋:建党时期不可多得的“多面手”

【周末读史】新四军为何只出了—位元帅?

【周末读史】“老三篇”称呼的由来及出版前后

【周末读史】1949年: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召开纪实

【周末读史】重庆谈判之外,毛泽东靠一首词震动了整个山城

【周末读史】抗美援朝战争最惨烈的战役!上甘岭战役打出了国威军威

【周末读史】1949年,党中央是如何入驻中南海的?

【周末读史】李大钊与“青春之中华”

【周末读史】70年前,两个河北人用声音记录了开国大典

【周末读史】汪东兴是怎么引起毛泽东关注的?


觉得好看,请点这里↓↓↓

视频 小程序 ,轻点两下取消赞 在看 ,轻点两下取消在看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